发布日期:2023-09-19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 |
扬中市供销合作社持续探索“供销+N”模式,聚焦绿色生态、商品流通、产业合作等方面,积极赋能“三农”事业,努力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畅通高效的新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事业增色添彩。 一、“供销+绿色生态”为乡村振兴添“底色”。一是建强基层农资经营网点。鼓励禾丰农资公司下沉销售渠道,深耕扬中农资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终端网点覆盖面,巩固扩大基层农资供应,有力构建起“1+4+18”上下贯通、健全高效的三级农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夯实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绿色农资销售力度,扩大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增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实施病虫害全程统防统治,开展小麦、水稻“一喷三防”农药“零差率”配供,全年覆盖面积超30万亩次,可为农户节省用药成本约200万元。加强同农业农村等部门合作,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已回收归集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约110万件,不断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三是优化农资供应服务方式。有序推进土地托管、飞防植保、农机作业、代耕代种等服务规模,着力做强“后半程”服务,促进农业先进知识和精准施肥用药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跟踪服务小农户和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抓春耕、三夏、秋种等重要农时,用定制“保姆式”服务引导销售,形成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一条龙农资供应服务模式。 二、“供销+商品流通”为乡村振兴添“亮色”。一是开拓本地市场。加大活动联办力度,开展2023年“消费助农”农产品进机关活动一场,进社区专场活动三场,在新联、长江花城、翡丽中央社区搭建家门口的“农博会”,将新鲜、绿色农产品带入大众视野,实现惠农便民双赢。二是助农直播带货。重点加强与长旺街社区的结对联系,成功举行“河豚欲上时”2023扬中市农产品直播活动暨直播基地揭牌仪式,吸引“豚岛”河豚、“三业”咸秧草、“扬朝”粉丝等多种本土特色农产品纷纷亮相,主播积极发起“云游”之购,取得良好的带货效果,直播活动观看人数超万人次,点赞数超10万,累计销售额达十余万元,为多元化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创造全新起点。三是打造综合平台。形成组团出击、抱团联合的合力,在长江花城社区、新坝联合村建设集“体验、展示、销售、贸易”多功能于一体的展示展销中心2家,在多个乡镇大德福超市开辟农产品展示专区,吸引百余个本土及陕西渭南、新疆等对口帮扶地区名优农产品入驻,涵盖粮油、大米、酱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和精深产品百余种,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供销+产业合作”为乡村振兴添“成色”。一是装上村社共富“强引擎”。以禾丰农资公司为主阵地,结合村镇产业、整合有效资源,在大田托管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成品粮仓库建设、农资配供、高标准农田打造、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等方面与村镇深度融合。培育专业种植团队,建立优质大米种植基地,开发礼盒式农产品,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打响供销“江洲香禾”品牌。二是撬起创新驱动“硬杠杆”。在兴隆建设为农服务集中配送中心,不断规范基层社建设,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探索全域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在镇江首家推广使用“智慧农资云”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农资服务体系,实现“信息数据化、监管实时化”。三是跑出金融赋能“加速度”。与扬中农行开展“党建共建再出发 惠农为农谱新篇”专题党建联盟活动,吸引农行加大为农服务资金支持,持续放大与农行共建全省示范的特色优势。联合农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加大融资贷款业务合作,激活现金流,压降融资成本,保障系统平稳运转,全力打造信用合作综合样板。(扬中市社供稿)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