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新闻 > 系统动态
泰兴市社:积极搭建“三个平台” 擦亮为农服务“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4-11-28  浏览次数:次  字体:【

近年来,泰兴市供销合作社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构建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多元联合合作平台,不断提升为农服务力量和水平,持续擦亮为农服务“金字招牌”。

搭建农业生产服务平台。立足市情农情社情,打好“三张牌”,做实、做优为农生产服务。一是打好“农资保供”牌。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坚持量足、质优、价廉,加强“绿色农资”供应。今年以来,供应化肥10681吨,农药225.1吨,其中集中采购统一配供农药60.22吨,配供金额达1118.23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和粮食稳产增产。二是打好“政策导向”牌。把握政策导向,广开渠道积极向上争取,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成功申报泰兴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获批项目资金130万元,开展粮食作物的“耕、种、防、收”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获省级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两废”回收。安排县本级供销综合改革资金256万元,用于“两废”回收和农药集采统配。三是打好“资金保障”牌。聚焦缓解种粮大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组织开展2024泰兴供销“银担供”签约仪式,首批种植大户现场签约总额1150万元,有力推动供销系统与金融服务的互嵌和融合。积极构建覆盖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建立“一户一册”,实施“一田一策”。线上线下双发力,线上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直接服务,及时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线下沉入田间地头,问需求、送技术、助生产,全力当好“田保姆”“地管家”。

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当好金牌“店小二”,做好首席“服务员”,以有形之举、有感之策、有效之方,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一是服务端发力。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电商服务中心组织专业团队负责电商运营、咨询、策划等,为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策划等提供全链条服务。加强网点服务融合和功能叠加,集便民生活、代买代卖、快递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真正做到便民于心,服务于行。二是品牌端发力倾力打造“鲜食之都”区域公共品牌,开通“鲜食之都”抖音号、视频号、小红书、快手号等新媒体账号。培育“鲜食之都”专职电商主播,开展直播带货。“鲜食之都”荣膺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榜单,江苏省仅5家,泰州市仅1家,彰显卓越成效。三是人才端发力。建立健全本地专业师资队伍,研发、开设适合本土产业发展及产品网销的培训课程。针对返乡农民工、应届毕业大学生、电商站点服务人员等,提供开店、美工设计、直播营销等课程,年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加强对培训人员的跟踪,提供后续实践引导和再教育提升学用转化能力,培训转化率达10%,有效激发“人才因子”,促进电商行业发展。

搭建多元联合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供销社合作经济组织优势属性,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形成强劲发展合力。一是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跨界整合交通、邮政、快递、供销合作社等资源,打造“交邮快供”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构建“市镇村”三级快递物流新体系,建成市级中心、镇级站点、村级网点各1个、10个、30个,“交邮快供”示范点5个,筑牢农村快递物流底盘。二是在发展路径上做文章。通过社村共建、社民联办、社企联办等多种形式,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加强社村共建,截止目前,累计社村共建20家。着力推动经济、组织、文化、生态、人才、服务共建共享、联建联动,加快释放融合发展动力,更好地服务于民、惠利于民。三是在拓展市场上做文章。深入实施与苏合农展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深耕泰兴农产品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农产品销售规模。进一步深化与察哈尔右翼前旗供销社联合社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推动两地电商经济共同进步。深化与农批、农超、农社、农企等各类产销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农快销增收。(泰兴市社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