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11-17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 |
|
11月13日至14日,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在南通共同举办“数字供销赋能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学术沙龙。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省社科联、省农业农村厅、供销合作社系统及南通市相关部门的60余名领导专家参会。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祖华出席会议。会议由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郭盛强主持。 陈祖华在欢迎辞中表示,数字供销是将数字化的澎湃动能与供销系统的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的升级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数据要素激活、产业形态重塑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培育出更具创新性、高附加值与可持续性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作为会长单位,将持续培养“懂技术、懂供销、懂农业”的数字新农人,为江苏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张新科在讲话中强调,江苏应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服务“三农”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农业产业全链条。他提出四点建议:一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全省“一盘棋”数字供销生态;二要深化技术融合,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在农田管理、冷链物流等环节深度应用;三要培育数字人才,打造懂农业、懂数字的“新农人”骨干队伍; 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核心环节。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强化数字供销建设与服务能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特聘教授葛志华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演变及海门乡村振兴实践。他提出以“加减乘除”系统方法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融合上做“加法”,在优化经营体系上做“减法”,在发挥科技创新乘数效应上做“乘法”,在破除落后生产方式上做“除法”。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王顺祥提出,要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领域集聚,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 南通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副会长陈昌军结合南通实践,分享了南通在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供销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力军围绕“数字供销链动江苏大健康,特色资源赋能农业新未来”作专题分享。 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中合(赣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智勇,围绕中国供销农产品集团的业务布局、资产规模与全国项目分布情况,系统分享了集团的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 江苏天合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微基于企业多年实践指出,数字供销的本质并非简单地推进信息化或IT系统建设,而在于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对传统资源的系统性整合,进而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商业模式。 南通市海门区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戴建忠指出,供销合作社应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全面转型。 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作了会议总结。参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南通市海门区供销文化传承体验中心、强盛专业合作社叶菜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以及正余镇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数字一张网”等项目,深入了解数字供销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实践与成效。 素材来源:交汇点新闻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