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新闻 > 省社要情
榜样照亮前路——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发布日期:2025-03-04  浏览次数:次  字体:【

先进集体:苏州市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青草巷市场”)成立于1995年,是张家港市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三十年来,该市场积极传承和发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不断升级改造、做大做强。

2023年,青草巷市场企业性质由集体企业变为有限公司,更名为“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变更。目前,青草巷市场实现农副产品年成交额超70亿元、成交量超60万吨。

数字赋能谱新篇

为打破传统农批市场房东经济经营模式,青草巷市场积极探索构建农产品大宗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线下成熟的集散平台,助力打造“港城厨房”线上营销平台。通过持续发掘优质农产品的原产地直采渠道,探索跨境大宗农产品供应链贸易,实现了农产品的品质保障和高效流通,有效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双核”经营驱动力,传统批发市场实现转型升级,为全省供销系统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供销集配网、基层组织网、农产品销售网”贡献力量。

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大数据平台

为强化数字化信息建设,青草巷市场通过与相关系统实现对接,汇集了包括食品检测数据、商铺详情、交易记录、食品安全信息、消防安全状况、车辆管理数据及诚信管理档案在内的多元化数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展示平台,在关注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便消费者购物及提供停车服务的同时,也着力提升市场管理水平,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同时,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开通抖音账号,探索直播服务,为帮助商户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建立新的销售渠道。

溯源食安筑防线

青草巷市场农副产品检测中心是江苏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首家通过省级资质认定的检测中心,可检测农药残留等60多种常规项目,检测范围覆盖市场各类农副产品。2024年,青草巷市场累计检测农产品8万个批次,并配合农副产品质量联合执法办公室(全省首创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模式)销毁超标农产品,切实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线,为全市人民“食用安全”保驾护航。

为打造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溯源快检新治理模式,2024年,青草巷市场专设溯源申报查验点,引入进货预登记机制,打造货运车辆专用通道,实现农产品品类、数量、索证索票、产地等预申报登记,采集各项数据,确保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进一步提升市场食品质量安全规范管理水平。

设施提档促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重点服务设施更新的要求,提升市场冷链服务能力,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以打造农批市场冷链流通体系为目标,2024年青草巷市场投入近千万元对大冷库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升级后的市场增设了9100平方米保鲜冷藏设施,年存储周转量约为2.5万吨,能耗降低30%,人力成本降低80%;蔬菜区、水果区经营摊位内还增设了34间小冷库,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冷链服务功能和储藏功能。

与此同时,青草巷市场还积极推进一系列基础设施升级与改造项目。包括改进公共卫生、雨污管网和加水点;水产区增设集中供氧,鲜肉区与广电等单位合作,实现网络全覆盖。随着这些配套服务设施的日益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商户的经营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服务“三农”助振兴

近年来,青草巷市场积极拓展助农模式,以市场为依托,以产品为媒介,促农增收、助农致富。参与建办张家港市“金南港”“凤凰水蜜桃”等农产品合作社和生产基地近50个,联结带动张家港市种植业、养殖业、农民经纪人、经营户、加工户等3万余户,实现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

同时,青草巷市场积极发挥平台功能,开展结对帮扶。2024年,青草巷市场与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展2024年张家港市优质农产品展销推介暨市场易地搬迁十周年庆典活动,与新疆巩留县举行特色产品购销签约仪式,与新疆伊犁州巩留县人民政府签订订购巩留县农产品订购销售授权函,与阜阳市颍东区蔬菜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为盘活农村资源,青草巷市场还积极帮助市场所在村镇开展仓储用房租赁、商业项目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剩余劳动力消化,并给予资金帮扶。青草巷一体化商贸服务促进了消费升级,带动了服务业的进步,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

下一步,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打造更加繁荣、安全、便捷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而不懈努力,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来源:江苏经济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