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7-09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 |
最近,宿迁泗洪县供销合作社先后组织人员对南京、常州、张家港、常熟等地农产品市场、泗洪县的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塑造泗洪县农产品良好的整体形象,快速提升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领导体系 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将资源合理化配置,分工协作,整体推进,让创牌工作走得快、结合得紧,避免力量分散和资源浪费。引进专业策划团队,针对品牌建设进行精准定位,彰显特色和优势,深化产品内涵,制定发展目标、线路图、任务保障措施等,做好“顶层”设计。 二、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可分为四部曲:品质、品相、品牌、品味。要想打响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区域农产品销售量,在农产品的品质、品相、品牌、品味等方面,皆需有所保障。依托我县“优质稻米、高效水产、绿色蔬菜、生态畜禽”四大优势主导产业,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持、执法监管等方法,做到四个保障。 一是保障品质。品牌的核心是品质,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农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加快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依托农业农村局现有检测设备,与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实现每年不低1万批次农产品或在大型农批物流城建设农产品监测中心,确保授权产品检测的方便性、及时性为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建立“绿色公约”体系,确保品牌授权的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制定准入退出管理办法,指导相关企业、合作社、协会等严格遵守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是保障品相。公用品牌农产品严格遵循“一体化”种植(养殖)管理,从选种、种植(养殖)到收获成果,每一步都需精挑细选,保障品质的同时也保障其品相。例如,黑龙江五常大米的生产地五常县,所种植的水稻品种高度统一,基本上都是稻花香。又如:广西百色市为保证芒果的成熟度,避免无序竞争过早上市,每年规定了最早采摘上市时间。“泗洪大米”虽具有地理标志,但外界认可度不高。因为泗洪县水稻品种多样,加工出来的米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泗洪县很多米腹白大、手感涩、色泽暗)。针对公用品牌的外包装,可专门制定管理办法,统一背书品牌的形象,统一包装对外发货。 三是保障品牌。泗洪县境内但凡想要列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的特色农产品,都需经过专门组织或机构鉴定评估,达标后方可列入名单,并对社会群体广而告之,也可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推广,维护品牌形象。 四是保障品味。建立严格农产品生产标准,定方向、定产业、定品种,从生产基地抓起,通过科学种植(养殖)管理,制定原料标准,加强对品种升级换代、产品研发、延长保质期以及机械化设备等方面投入,保障农产品口味。 三、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体系 “酒香也怕巷子深”。专业的宣传、推广不仅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也利于优化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 一是成立专业的运营公司。吸纳培育一批策划、规划、营销以及种养殖等方面专家和人才,组建专业团队,参与到品牌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运营和管理中,为农产品的生产、保存、运输、宣传、销售提供一体化服务。 二是建立示范园区。逐步建成泗洪优质农产品产业集聚和综合示范园,将扶持产业的政策落实到园区,并完善产业配套和服务,吸引企业入园,通过园区强化对生产监管,在源头上确保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农产品对外集中展示的 “窗口”。 三是全媒体宣传。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不能将重点放在广告设计和形象创意层面,而应依据产业的实际,结合农产品生产过程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广。比如,宣传部门加大“农村”“农人”“农事”的报道,主动对接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提供农业新闻线索,为品牌公信力背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各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利用或引导群众用自媒体讲述农产品“故事”;建筑工地围墙、公交站台、出租车也都可以作为农产品宣传平台。另外,按照泗洪县农产品和苏南产销对接框架协议的要求,可在苏州张家港青草巷农批市场、常熟常客隆超市、南京众彩农批市场、常州凌家塘农批市场等地建设泗洪农产品直供点,杜绝山寨品牌。也希望在泗洪县城建立一家本县优质农产品体验店,就近就地做宣传推广。(宿迁泗洪县社办公室副主任 杨纯 供稿)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