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新闻 > 系统动态
常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牢记为农服务宗旨 彰显扶贫助困责任
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次数:次  字体:【

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常州市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秉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优良传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帮扶责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在扶贫帮困、助力乡村振兴中彰显担当作为。

一、结对帮扶社村共建奔小康

常州市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以来,常州市社与溧阳市社渚镇湖西村成为结对帮扶共建单位。湖西村地处茅山革命老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4400余人,村域三面环河属于圩区,以农业种植为主,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收入2014年不足30万元。破解发展难题,增加村民收入,尽快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是摆在常州市社面前的首要任务。

1. 把农民组织起来。社党组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专门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深入湖西村调研,实地了解该村产业规划、基本概况、实施产业发展项目的资源条件等情况,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帮扶举措。依托自身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职能,常州市社先后帮助湖西村成立了劳务、特种水产、粮食种植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丰裕劳务专业合作社为江苏省供销社系统首家、常州市第二家劳务合作社,时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对其成立作出了专门批示。与此同时,常州市社每年向湖西村提供10万元农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推动溧阳市供销社社渚农资配送中心与湖西村30余家种植大户进行农资保供服务对接,并在湖西村设立农资直供点方便村民就近购买,组织湖西村委干部前往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学习村级经济发展经验,不断拓宽工作思路。

2. 把产业发展起来。多年来,常州市社一直从资金上给予扶持,但要加快湖西村发展仅仅靠“输血”是不够的,要真正帮扶到位,唯有变“输血”为“造血”,走产业扶贫道路,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常州市社与驻村第一书记积极谋划,先后考察生态农场、散养山地草鸡等多个项目,最终确定把有机无公害西红柿种植作为首个产业扶贫项目,由常州市社支持30万元帮扶资金进行建设,12月首个1050平方米高标准钢结构大棚建成,今年2月栽培的首批番茄收获1.2万余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带动20余名村民就业。目前,常州市社正与湖西村共同谋划第二个大棚,以种植高品质的特色水果蔬菜为方向,通过示范引领不断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努力打造“湖西”村级农产品特色品牌,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帮助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3. 把扶贫责任扛起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常州市委市政府关于“阳光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2017年常州市社选定20名机关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与湖西村20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开展“阳光扶贫”结对挂钩。每季度社领导带领全体帮扶责任人前往湖西村开展“阳光扶贫”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各帮扶责任人根据走访情况如实填写帮扶联系手册,并与村干部认真分析脱贫难点及帮扶举措,切实帮助障困难群众尽快精准脱贫。2019年底,常州市社提前完成结对挂钩20个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现有标准下的脱贫任务,累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超过10万元,并对3名贫困学生进行了长期资助。与此同时,常州市社坚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项目的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深化扶贫成果,以实际行动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不仅让湖西村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显著发展,从2014年的不足30万元到2019年的超过10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对口支援产销合作走在前

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着眼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常州市社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口支援工作部署,强化人才智力支援,搭建交流交往平台,广泛开展产销对接,以负责的态度、务实的举措、实干的精神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1. 全力支持对口支援工作。2016年6月,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张云忠受组织选派,带领教育、卫生系统2名干部组成常州工作组,代表常州市参加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工作,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常州市社支持帮助共和县建立电商服务中心,捐赠30万元助力蒙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住房建设自筹困难。2019年12月,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仲崇开根据组织安排前往新疆乌恰县开展对口支援。常州市社组织系统社有企业前往考察调研,签订农产品电商服务框架协议,并捐赠10万元支持乌恰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商。与此同时,持续深化苏陕区域协作,将巩固拓展苏陕两地扶贫协作、经济合作列入系统年度重点工作,组织系统电商企业赴陕西安康开展农产品电商专题培训36场,无偿提供展位支持帮扶地区农产品在常展示推介,溧阳供销社赴安康市白河县推进“苏陕协作消费扶贫”战略合作,签订《苏陕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协议》及7个具体项目协议,金坛供销社多次赴宁陕石泉对接扶贫工作,制定《金坛区供销合作总社西部协作帮扶项目方案》,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扎实推进产销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供销社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优势,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社广泛开展农产品展示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常州市社协调组织海南州共和县15家农畜产品经销企业来常参展第五届“年货大街”,推介高原有机品牌、加强产销对接、拓展内地市场,帮助对口地区特色农产品更好地“走出来”。溧阳市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先后召开3次苏陕农产品对接会,多家农产品企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对接会,现场签订采购意向和合作协议金额180多万元,江苏优鲜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成立汉阴优鲜到家公司,与汉阴县8家农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产品销售合同920万元;金坛供销社连续三年举办金坛年货广场暨陕西宁陕石泉农特产展销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金坛区对宁陕、石泉产业帮扶的函》,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加强产销对接;常州天目湖南山竹海食品有限公司在安康市岚皋县成立陕西苏陕富硒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常州市区开设6家“苏陕协作安康富硒农产品直销中心(直销区)”。

3. 持续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坚持常态化推进扶贫工作,依托系统社有企业、农产品展销中心大力建设供销扶贫专柜,金坛供销社在茅山竹海特产馆专门设立“宁陕石泉扶贫特产”专柜,并通过“茅山竹海”微商城拓展“宁陕山珍”销售渠道;溧阳优鲜到家开设汉阴农产品展示展销厅,引进汉阴当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家庭农场、农户生产加工农产品300多个,今年4月在汉阴县建立黑猪养殖基地,预计年出栏量5万头。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社有企业常供电商主动对接陕西安康特色农产品,围绕“国际合作社日”“农民丰收节”开展“心系老区人民、助力消费扶贫”“农优产品进机关、消费扶贫献爱心”农产品展销活动,结合“社区购物节”开展消费扶贫社区行活动10多场次,金坛供销社还创新消费扶贫模式,举办专场推介会,定期举办“茅山竹海周末集市”助推陕西宁陕、石泉名特优农产品销售。截至目前,全系统涉农企业共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柜、专馆29个,建设各类农产品扶贫基地2.25万亩,帮助销售扶贫地区农产品670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兴业增收,着力构建了持续稳定、互利共赢的扶贫长效机制。

三、疫情防控供销保障显作为

关键时刻,供销社要成为党委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2020年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供销合作社坚决服从指挥,主动履职担当,抗疫情、保供应、拓销路,以实际行动助农惠民,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1. 切实保障春耕农业生产。常州市社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在全省供销社系统率先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强化组织,压实责任,各级供销社、农资企业和农资协会通力协作,积极应对资金紧张、成本增加、货源短缺、物流不畅、价格波动等诸多矛盾,全力以赴打赢了春耕农资保供仗。疫情期间,供销社农资企业保供应、稳价格,千方百计组织调运各类农资2.66万吨,充分发挥了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供销社农资企业、各经营网点以及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既当好疫情防控“安全员”又当好农业生产“服务员”,利用种植户微信群、QQ群等信息渠道,及时发布农情信息,提醒农户田间管理事项;通过电话或视频方式帮助农户诊断,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2月份以来,开展电话、网络服务1000余次,并积极推进小麦“农飞防”除草作业,有力保障我市春耕农业生产,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农户的充分肯定。

2. 着力破解产销供需矛盾。针对疫情之下种养殖农户产品积压滞销、市民居家买菜不便等突出矛盾,常州市社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搭建“线上线下”助农惠民平台。线下,组织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成员企业加强产销对接,汇集优质米面、粮油、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并组织专人与有困难的基地和农户逐一联系,采购滞销农产品,推进消费扶贫;线上,指导社属企业常供电商推出“常供电商 分享常州”微信小程序,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下单,零接触安全购买平价商品。2月8日小程序上线当日,登录人数便达7.5万人次,单日订单数超过400单。截至2月21日,常供电商收购农户滞销蔬菜2.1万斤,明都超市各门店收购农户滞销蔬菜2.4万斤,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长单位凌家塘市场销售湖北农产品1730吨。与此同时,多渠道跟踪跟进、协调推进产销对接,指导系统电商平台开展联合合作,溧阳李小白电商平台、江苏优鲜到家、金坛“茅山竹海”也分别推出线上下单生鲜配送服务,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市民“买菜难”问题,减少了疫情给农户带来的损失。

3. 探索创新消费扶贫模式。为更好地服务“六稳”“六保”,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常州市社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势,落实助农惠民举措,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先后举办3场“供销货郎、助农惠民”——供销周末夜市活动,融合名优农产品展销、农游推介、扶贫助农、快递服务等多种元素,发放消费券2.2万元,实现销售近3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常州市社主动顺应后疫情时代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农产品线上直播销售新模式,与顺丰速运合作开展“夜市嗨购线上直播”,联合市商务局举办“6.6龙城嗨购节”扶贫助农电商直播专场活动,与市委网信办联合举办“苏货直播 e起小康”公益扶贫直播环省行常州站活动,陕西平利县、武进雪堰镇、金坛指前镇等多地领导干部走进直播间为本地农产品代言,直播活动还推出线上消费券派送、产品秒杀、现场抽奖等促销方式,吸引超过200万人次在线观看,“苏货直播 e起小康”3个多小时直播便实现销售超过30万元,线上宣传效应持续放大,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消费扶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全市各级供销社和市农资协会、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成员单位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捐资捐物,全力支援疫情防控。疫情期间,明都超市、优鲜到家、南山竹海、钟楼“农合联”、别桥供销社等共向医院、敬老院、镇村社区及其他防疫一线部门捐资捐物价值近70万元,充分发扬了团结合作、互助关爱的供销合作社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常州市供销合作社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系统组织优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深入推进产销对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人才支援,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供销合作社力量。(常州市社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