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新闻 > 系统动态
高邮市供销社“十四五”将实施“四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1-13  浏览次数:次  字体:【

“十四五”期间高邮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为农服务宗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积极实施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提升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工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培育工程和基层社“三会”制度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供销力量。

一、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提升工程。按照“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基层社改造升级,巩固市供销合作社服务阵地,拓展市供销合作社服务领域向村级延伸,“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建村级供销合作社5家,探索与村集体组织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组织优势和供销合作社经营优势互补,促进市供销合作社提质增效。通过县级供销合作社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社抱团发展,改造升级一批观念新、功能全、实力强、效益好、机制活的示范基层社,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有发展的双赢目标。同时,加强联合合作,以当地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以“基层社+村+专业合作社(农民)”为架构,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再创办一批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不断增强基层社服务带动能力,形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合力。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工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创新农资服务方式,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以定制服务引导消费,形成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推动农药零差率统一采购配供工作,全力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处理乡镇全覆盖。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十四五”期间再新建25家庄稼医院,探索“庄稼医院+合作社+农户”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农资减量绿色发展。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民工程,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五年内再新建15家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土地托管、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专业化服务,每年完成“土地托管”服务面积18万亩。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建设,推动市供销合作社和各类合作社以发展农村流通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电子商务、农业观光旅游业和高标准农业设施栽培为重点,促进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三、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培育工程。以参股形式,依托各类生产型和经营型实体企业,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每年在农产品电商销售额800万元基础上,递增8%。加强农产品流通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北门、中市口、南海、瑞和等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增强仓储运输、检验检测、信息服务能力,促进服务链延伸,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经营服务新格局。每年在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13亿元基础上递增8%。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继续办好或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以及农民丰收节庆活动,推动农产品“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基层社“三会”制度建设工程。把基层社“三会”制度建设作为“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持续推进市基层社恢复实行社员代表大会下的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将其列入全市乡镇、园区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任务内容,加快完善基层社“三会”治理架构,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创新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成理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构建“乡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运营、涉农部门监督、社员民主管理”的“三会”制度“高邮模式”,力争1-2年内实现市基层供销合作社恢复建立“三会”制度全覆盖。(高邮市社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