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新闻 > 系统动态
徐州市供销合作社打造四种模式
贯通流通渠道 助力富民增收
发布日期:2021-09-14  浏览次数:次  字体:【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徐州市供销合作社立足主职主业,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从群众“急难愁盼”处入手,多模式联动、多渠道推进,持续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把牢传统主阵地。依托农产品流通传统优势和完备的基层组织体系,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新建和改造一批功能完善、设施完备、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服务优质、环境整洁、商品齐全、来源可溯的一站式智慧型农贸市场。中国农批·丰县市场、中国农批·睢宁市场先后开工建设并逐步投入运营,市区奎山、灯塔等农贸市场陆续开展“农改超”升级改造,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开设地产果蔬专区。通过做大做优传统农贸市场,为当地农副产品提供了可靠市场保障,压减了流通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8月份,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传统经营主体实现农副产品交易额121.22亿元,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积极对接睢宁县魏集镇、丰县大沙河镇等徐州传统优质果蔬基地,设专区销售小花生、苹果、山药、牛蒡等特色品牌农产品。

二是抢占电商新领域。创新模式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以信息化带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以县级社或社有企业为主体,在各大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建设线上线下展示馆,将优质特色的徐州农副产品卖向全国。沛县县社与京东合作,建成京东电子商务专营店9家、合作点11个,新沂市时集供销合作社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体验展示馆,除在线销售本地售精包装大米、水蜜桃、草鸡蛋等农产品外,还可提供线下体验、物流配送等服务。1-8月份,全市农副产品线上交易额达25.73亿元。采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携手农户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带入直播间,丰县县社开设农副产品直播专场,销售当地苹果、皇冠梨等特色农产品,年初以来已开播8次,累计直播带货65000公斤,实现交易额近70万元。

三是贯通产销供应链。着力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着眼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构建现代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智慧项目、龙头项目和公益性平台,创新打造现代化农副产品网络信息平台——徐州市农副产品云服务中心,统筹拓展农副产品流通、高效带动涉农产业发展、积极配合政府监督管理,让更多徐州优质农副产品享受“云服务”,更快走出徐州、走向长三角、卖向全国。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举办了名特优农产品推荐会或展销会,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主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拓展农商互联、深化校企对接、整合主体资源,有效打通农产品流通中梗阻。铜山区社徐州金桥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对接当地蔬菜基地,直接供货35家直营店,既保障了居民“菜篮子”丰富便宜新鲜,又为种菜农户提供了稳定销路,增加了销售收入。

四是融合服务零距离。整合供销资源、媒体资源、企业资源,打造“供销社+媒体+企业”三位一体战略合作模式,在电视台开设乡村振兴+电视购物专栏,拓展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市社参股企业江苏云台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徐州广电集团,开通“徐视惠生活”电视购物平台,组织各类农副产品参与惠民售卖。同时与城市周边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签订合作协议,在大型社区建办100家同城综合性生活服务特色小店,定期举办“公益夜市社区行”活动,定向销售地产新鲜果蔬。市社直属企业招多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云龙区政府深度合作,围绕地产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构建“农产品冷链+仓储+运输+社区服务”模式,建成24家“云龙·便民100”社区销售服务中心,让更多的农产品走上了从农田到社区的“快捷通道”。(徐州市社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