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30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 |
2023年,省总社坚持创新引领、市场主导、融合发展,以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管理及社务处理数字化为重点,强化数字技术应用推广,提高供销合作社行业指导效能和主营业务数字化水平,数字化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强化数字赋能,服务主体信息化得到升级。全系统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型市场主体,加快仓储配送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基层经营服务网点等经营服务阵地的信息化改造、数字化赋能,优化了业务流程,改造了商业模式,构建了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数字化经营服务体系,为“数字供销”长远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省总社推进省本级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完成财务信息系统集中部署,设立统一合规的会计科目体系和财务报表,统一财务报表平台,以云服务模式保障系统52家单位终端财务处理,实现财务管理标准化、流程操作规范化。省总社企业天合云商紧密围绕“一体两业三网”新发展思路,与省物联、苏合农展、苏合农服等社有企业签订建设数字供销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我省供销合作系统构建可视化、地理化、图表化大数据地图。南京市社围绕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和社有资产运营管理,以“数字供销”建设为抓手,指导社有企业自主开发应用“南京市供销集团数字产业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支持,实现对经营情况的全程数字化管理。 图一:南京市供销集团数字产业化平台农药销售实时数据 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流通效率得到提升。各地聚焦城乡流通主责主业,紧跟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迭代更新步伐,通过自建平台、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多种形式,着力推进系统电子商务发展,涌现出一批农村电商发展先进典型。淮供连锁、吴地侬香、昆供百农等区域电子商务平台深耕当地市场,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发展势头良好。鲜丰汇平台征集遴选全省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苏供优选”精品栏目,不断扩大供销合作社电商品牌影响力。盐城市社合资建设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重点打造数字农产品交易平台“东部优品”,构建新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时代农产品销售交易数据场景,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涉农企业,以农产品流通的新业态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传播力。南京、徐州、泰州等地运营电商产业园区,集聚系统内外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农村电商发展贡献供销力量。目前,全系统拥有电商企业151家,自建电子商务平台88个(入驻商户19377家,经营品种82288个),另有利用社会电商资源企业352家。 图二:鲜丰汇平台“苏供优选”精品栏目 图三:盐城市社合资建设的华东农产品交易中心 加强数字应用,为农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全系统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探索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为农服务各领域深度融合,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业生产服务数字化水平得到了提升。省总社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专门开发“苏农服”小程序,实现服务主体名录库动态管理和试点单位服务过程调度等功能。镇江市社积极推动数字农资建设,建成并实质化运营标准化农资惠服务平台和“零差率”农资经销系统,4家农资销售企业和66个农资惠经营网点实现线上农资销售。张家港市社建设“供销村村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采用“市社+基层社+村‘两委’+服务主体联盟+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服务全过程农业生产。兴化市社联合天合云商建设“绿色农资智慧管理平台”,平台建成后将涵盖农资经营企业的业务营运、政府监管两大功能,实时掌握全市300多家农资经营企业、30家配送中心、463家服务网点的经营状况,21家承储企业的应急农资库存信息,为调配全市农资、保障农资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全省40多个县(市、区)上线农药统一配供或农业废弃物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动态监管农废回收处置,保障数据精准、可追溯,以信息化技术推进保障肥药集采统配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提质升级。 图四:省总社“苏农服”小程序 图五:镇江市社农资惠服务平台 深化数字监管,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各级供销合作社推进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对系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内部普遍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建立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实时发布农产品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并实行市场准入制和追溯制,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及消费安全。徐州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发农产品质量追溯模块和农田视频监控模块,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张家港青草巷市场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强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每日抽样检测、实时上传,形成可视化数据模型,同时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 图六:张家港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数据平台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