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供销人风采
张友才:甜了丰收季 鼓了钱袋子
发布日期:2024-12-16  浏览次数:次  字体:【

张友才,江苏省东台市曹丿供销合作社主任、江苏农丰健源甜叶菊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从业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推动当地甜叶菊产业发展,从种苗到技术管理再到销售,每一步稳扎稳打,不断扩大甜叶菊的种植面积,并远赴新疆、甘肃等地推广甜叶菊,让当地农户借助甜叶菊产业发展走上了致富路。

在江苏省东台市新头灶镇曹丿社区,垄垄田间,绿色蔓延至天际。

“等到明年3月,这里将开始种甜叶菊。到那时,一片秧苗青青,肯定特别漂亮!”东台市曹丿供销合作社主任、江苏农丰健源甜叶菊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张友才说。

在东台,种植甜叶菊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东台外贸公司从日本引进甜叶菊种子进行试种。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东台市在曹丿开始规模化种植甜叶菊,并由曹丿供销合作社统一进行农资配送及收购包销服务。从那时起,扎根在曹丿田地间的不止有甜叶菊错综的根系,还有张友才的身影。

做强“农业芯” 种下“金苗苗”

“张主任经常到我们地里来查看甜叶菊长势,有时还会给我们带来最新培育出的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产量上都比之前的品种表现更好!”顾丿村甜叶菊种植户练正东对张友才带来的甜叶菊苗赞不绝口。

向甜叶菊种植户提供统一高品质秧苗,是张友才为保障当地甜叶菊种植产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除此之外,曹丿供销合作社通过成立农丰健源甜叶菊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主体,建立了“联合社+供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生产方面为农户提供优质甜叶菊苗和技术指导的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

“甜叶菊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变态发育导致品种变异,为了保障甜叶菊稳质增产,我们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扦插苗的方式种植。”张友才介绍,受气温、光照及授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直接种植甜叶菊种子所产出的甜叶菊易出现变异情况,导致甜叶菊提纯时产量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8年,由张友才牵头,曹丿供销合作社为顾丿村甜叶菊农户们投资建设了250亩钢架大棚,作为甜叶菊苗培育基地,每年可产出4亿株甜叶菊苗。目前,在张友才的推动下,农丰健源甜叶菊专业合作联社已与顾丿村458户甜叶菊农签订了5008亩甜叶菊种植收购协议,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甜叶菊近2万亩。

“我们通过与甜叶菊农签订《甜叶菊扦插苗预定合同》,对甜叶菊进行统一供苗、统一培育、统一交售、统一结算。这样农户只要放心种好甜叶菊,剩下的都交由我们来解决。”张友才说。

除带动当地发展甜叶菊产业,张友才还带领合作社的核心人才远赴新疆、甘肃等地的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为他们提供甜叶菊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产品收购的服务。在东台对点帮扶的新疆伊宁县、塔城市、霍城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每年有近4亿株甜叶菊苗落地生根,帮助当地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多元推动产业发展

如何在异地他乡组织好农户做好甜叶菊产业?张友才用多年从事甜叶菊生产销售的经验完美解答了这个问题。

“与在曹丿社区的管理模式相同,我们以‘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合作社’为主要形式,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张友才说,为保障农户们的利益及产业的稳健发展,农丰健源甜叶菊合作联社联合17家成员单位在曹丿建起了占地6500平方米的甜叶菊收购基地,着力收购协议种植农户所生产的甜叶菊。

“我们经常组织市场调研,及时把握市场行情,这不仅有利于确定当年甜叶菊收购数量,也便于制定营销策略。”张友才说,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合作社每年收购甜叶菊干叶近1万吨、甜叶菊茶叶1000吨。

收购回来的甜叶菊会被送往加工厂,进行整个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提纯。而在张友才看来,如何解决甜叶菊提纯后所产生的废渣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我们对甜叶菊废渣的处理方式较为简单,一部分被作为牲畜饲料送往养殖场,剩下无法消耗的部分只能通过焚烧及堆放的方式消耗,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难以处理的甜叶菊废渣令张友才苦恼万分。

今年,张友才的“心头大患”终于得以消除。在东台市头灶镇,由农丰健源甜叶菊专业合作联社与东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携手打造的头灶镇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正式运营。处理中心通过“定点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应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肥料生产,将从前令人头疼的甜叶菊渣“变废为宝”。

头灶镇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的成立令当地菊农兴奋不已。“现在废渣有了去处,我们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堆积废渣、堆积废渣污染环境等问题,扩大规模再也没有了阻碍。”练正东说。

“每亩甜叶菊产生的废渣能为农户增加近400元的收益,废渣的回收利用既增加了百姓收益,又改善了乡村环境,一举两得。”张友才高兴地说。

虽然较过去的废渣处理方式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张友才却并不满足于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广甜叶菊残渣和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新理念,扩大相关处理技术的推广力度,让更多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废料‘变废为宝’,也为农户找到更多致富的途径。”张友才说。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