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1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 |
编者按: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正以昂扬姿态投身改革深水区。值此江苏省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强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意见》出台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特推出“供销行·话改革”主题专栏,以一线视角记录真实故事,展现供销系统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 本期,我们将探访南京江宁,见证女白领张静如何成功转型为“新农人”,借助供销市集的桥梁作用,带领乡亲们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早上9点多,在张静的家庭农场里,她刚从市里的摊点回来,笑着说:“今早生意不错,卖了有1000多元,又建了个客户群。”经历了整个夏天的忙碌,她的皮肤挂上了一层黝黑。 2013年,张静辞去市里的会计工作,决定返乡创业,她创办了南京市江宁区晟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通过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种植西瓜、蔬菜。 保持本味,新技术种出老味道。 江宁的横溪西瓜种植历史悠久,现在张静主要种植的是横溪小兰西瓜,每个平均在3斤左右,一直以口感好、水分足、甜度高深受欢迎。然而在早期种植时,遇到了梅雨天,经验不足,露天的西瓜泡了水,味道和口感大打折扣,损失巨大。“在供销合作社协助下,我向南京市蔬菜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等院校专家请教,学了育苗、起垄、施肥,把传统种植技术和现代种植技术相结合,在保留瓜果蔬菜本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张静在种植中多使用羊粪、菜籽饼、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多采用人工除草,避免化学除草剂,就是为了让食材保持自己心中小时候的味道。 张静是一名勤学吃苦、能干会干的新农人,在自己的农场扭亏为盈后,她主动邀请专家过来免费给农户开展技术培训,还建设了育苗中心,向周围小农户提供优质低价的瓜菜秧苗,降低他们的种植成本。“农场周围大概有百余小农户,不少年纪都挺大了,有的种植量不多,也不会在手机上销售,用新技术种出来的优质果蔬,我会在群里和直播间帮他们宣传,有时候还会帮忙带一些鸡蛋、鱼虾等农产品。西瓜卖得最多,一年下来代理销售能有20万斤。”张静质朴地说道。 助农增收,供销市集活动受好评。 “区里、市里和省里供销合作社每年都会办不少供销市集活动,我基本都去参加,也不用我们交摊位费,这周我就去南京市供销合作社组织的集市,现场就卖了1000多元。现场尝过的客户,喜欢的就会进我们的团购群,市集活动结束后,以后想吃就在群里下单,我们一早就到棚里摘,当天送到南京市区的客户家里。”张静给供销合作社的市集活动点了赞,她说还跟着江苏供销系统参加过统一组织的“农产品进上海”活动,不过她农场里的农产品保鲜要求很高,夏天的话,她担心很多蔬菜隔天就有点蔫了,所以主要还是在南京销售。 目前,张静的家庭农场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100亩,建成8332型钢架大棚35亩,年线上销售农产品约100万元,线下销售220万元,主要客户都是南京本地的,这样的销售业绩,不少来自她平时参加的各种供销市集活动。此外张静的农场还以农业旅游为拓展,与学校及旅行社等单位合作,以亲子活动、科普教育、农学课堂吸引游客,带动农产品销售。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供销合作社策划丰富多彩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树立“供销集市”品牌,每年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活动600余场。这些供销集市活动一头连着乡村的希望,一头牵着城市的烟火,帮助着无数像张静这样的人在致富的道路上绽放光彩,更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循环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省总社办公室供稿)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