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23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 |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服务“三农”的主阵地,泰兴市供销合作社始终将生态守护与为农服务深度融合,以“建体系、强服务、促转化”为抓手,主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任,让“生态绿”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更结出富民利民的“民生硕果”。 建强回收网络,筑牢生态“防护盾”。针对农业生产中农药包装、废旧农膜等“白色污染”难题,泰兴市社构建“市—镇—村”三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让生态保护的“触角”延伸至乡村末梢。市级层面,依托惠农科技公司建成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配备专业分拣、压缩设备,实现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循环利用”。镇级层面,在14个乡镇(街道)设立了17家回收中转站,由基层社专人负责统筹区域内回收工作。村级层面,设置368个村级临时回收网点,实现回收网络全域覆盖,加大“两废”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加快形成农户积极拾捡、网点应收尽收的良好局面。实现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693.98万件,约99.14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512.36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2.17%,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100%。 创新服务模式,激活生态“新动能”。泰兴市社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将生态服务融入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等核心业务,推动农业生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农资供应环节,在省定名录内规范实施招标,优先推广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化肥,从源头杜绝“高污染”农资流入田间。在技术服务环节,惠农农资公司组织农业技术骨干成立“绿色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指导。通过举办“绿色种植培训班”“田间课堂”等活动,向农户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帮助农户减少农资使用量。今年已为多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完成免费土壤检测,制定个性化绿色种植方案,推动亩均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既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推动价值转化,培育富民“新引擎”。泰兴市社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产业项目—民生收益”的转化路径,让生态优势成为富民增收的“新支点”。依托乡村生态资源,联合织梦果蔬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绿色水稻、有机果蔬等生态种植产业,通过“供销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带动周边15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在广陵、分界等乡镇,打造“生态供销”服务综合体,将老旧供销合作社改造为“农特产品生鲜超市”,集中展示销售本地绿色大米、生态果蔬等特色产品。依托电商平台和区域公用品牌“鲜食之都”,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销”结合的方式,拓宽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户在守护生态的过程中实实在在获得收益,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成效。 下一步,泰兴市社将继续深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拓展绿色农业服务领域,推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让“生态绿”在泰兴乡村结出更多、更甜的“民生果”。(泰兴市社供稿)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