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供销新闻 > 系统动态
泰州市姜堰区社:“三社联动” 牵起小农户 联通大市场
发布日期:2025-09-04  浏览次数:次  字体:【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供销合作社始终锚定服务“三农”使命,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创新构建“供销合作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联动”模式,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题,让小农户共享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大资源”。2022年至今,累计带动500余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帮销本地各类特色农产品超180万斤,推动10个村集体年增收8万-10万元,打造出“强村有路径、富民有保障”的供销帮扶典型样本。

特色农品“搭平台”,敲开高校消费大市场。针对溱潼镇冯庄村生态渔业小散养殖的痛点,多部门推动组建“村集体合作社+农业旅游公司+种养大户”联合体,泰州市姜堰区社也参与其中,并投入帮扶资金。渔业产业园1900亩标准化养殖基地已颇具规模,姜堰区社将其列为社属企业泰农集团供货基地,组织了多场次“姜堰味道进高校”活动,赴北京等高校推介溱湖簖蟹、鱼圆等特色产品。活动现场品尝引流即销售3吨以上,擦亮姜堰本地农产品品牌,让水乡味道走进城市、走得更远。

精准服务“拓销路”,释放果蔬产业新活力。聚焦大伦镇茆戚村126亩果蔬大棚项目资金短缺、技术不足、销路不稳问题,以及娄庄镇马赛村果蔬种植“小而散”、销售渠道窄的难点,姜堰区社分类施策做好帮扶。在马赛村,以“资金+渠道+服务”三维发力,支持大棚建设,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将100余吨甘蓝销往南京、常州等地,建成农业废弃物回收点,形成“种植-销售-废弃物回收”闭环。带动马赛村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20余名农户就业,实现果蔬产业产销两端无顾虑。在茆戚村,投入资金联合泰州市众馨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调研建议,邀请专家指导田间管理,避免盲目种植;依托顾高“时食链”果蔬冷链配供中心,打通外销渠道,有效降低滞销风险,构建“产前指导+产中技术+产后销售”全链条体系。茆戚村项目带动20-30名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跃升至100万元以上,从“薄弱村”蜕变为“产业强村”。

资源整合“强服务”,构建社村共建新格局。针对蒋垛镇兴港村服务功能不足、农资供应覆盖有限的问题,姜堰区社开展实地调研,制定帮扶计划,与兴港村深度“链接”。一方面指导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增设快递收发、两废回收宣传、农技咨询等便民功能;另一方面指导泰州市农平农资有限公司提升服务品质,由社属企业无偿投入扶持资金20万元,作为其储备农资的循环资金,将其纳入区农资储备配送供应链基层网点。去年农资公司将配供范围拓展至周边村,覆盖约5000亩种植面积,今年配供范围又扩大一倍。邀请国企苏中公司农业专家至村开展技术培训,针对田间难题答疑解惑,覆盖村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及农业大户,全方位强化服务支撑。

从冯庄村的簖蟹走进北京高校到茆戚村的果蔬搭上冷链快车,从马赛村的甘蓝打通跨区域销路到兴港村的农资服务覆盖周边各村,泰州市姜堰区社以“三社联动”为纽带,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精准对接,让小农户共享政策、技术、渠道等“大资源”。

未来,泰州市姜堰区社将坚守服务“三农”本色,深化“三社联动”社村共建机制,在强村固基、富民兴社中推动小农户稳定增收,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助力小生产、融入大循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姜堰方案”。(泰州市姜堰区社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