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9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 |
【编者按】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正以昂扬姿态勇蹚改革发展“深水区”。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强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意见》,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推出“供销行·话改革”主题专栏,以一线视角记录真实故事,展现供销系统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 本期,我们一起走进南京溧水,看一个基层农资站如何化身环保前哨,见证供销系统将绿色理念深植田间地头的创新实践。 在江苏南京溧水区和凤镇毛公铺村,有家农资集采配供站,张忠富、杨琴夫妇除了经营农资生意外,还有一项工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如今,他们已成为当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他们的小店正见证着江苏供销系统如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基层实践。 从传统农资店到绿色回收点 一进小院就能看到店门口放着一个大桶,那是两口子专门用来收农药包装和废旧地膜的。店门口还贴着醒目的标识“农药包装回收点”“废旧地膜回收点”。 天刚刚亮,附近的农户陆陆续续来这里。一些种地的大户,驾驶着三轮车,带来一堆堆的废旧包装。杨琴一边跟来买农资的老顾客打招呼,一边讲述道:“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回收,农药有残留,即使戴了手套,还把手都弄烂了。现在知道了,要把包装袋扎紧。”上午,张忠富驾驶着三轮车,帮忙把大户买的农药送到田里。 两口子从一把算盘开始,二十多年如一日经营着这家小店。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几年前,和凤基层社将店铺的里里外外都进行了改造。现在,院子中央是小店,侧面和后面分别是干净整洁的农资仓库和回收仓库。两口子还会定期把回收来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整理,等着回收链的上一级统一回收。 环保回收一小步,绿色农村一大步 杨琴为了方便那些上了年纪和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农户,贴心地当场把来往信息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等丈夫回来,再录入系统。起初,送交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主要是种植大户,后来,散户也逐渐开始自觉地将自家使用完毕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送来回收。夫妻俩的小店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回收点。杨琴高兴地说:“以前这些农药瓶都是随地乱丢,田里到处都是,河里也是。现在,你在外面,根本找不到(农药袋、农药瓶)。”回想起刚做回收时,残留的农药对手造成的腐蚀,杨琴更加坚信,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些残留的农药再也不会流进河里污染生态环境了。 “小门店”背后的“大系统” 近年来,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努力构建以县域综合分拣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中转站为节点、村(社区)回收网点为前端的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为保障这一网络体系的顺利运行,省财政每年在省级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补助资金中安排指导性任务资金,支持市县统筹用于农膜、农药包装、肥料包装废弃物和设施农业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等工作。供销系统负责实施农药统一配送及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第三方评价。各地积极配套市县财政资金,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农业绿色防控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提升等项目实施,形成省级财政资金引导、市县财政资金为补充的政策支持体系。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张忠富、杨琴夫妇经营的“小门店”才能持续运转,不仅守护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最后一公里”,更守护了绿水青山的未来。 从“嫌麻烦”到“自觉做”,张忠富、杨琴夫妇的故事正是江苏供销系统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前,全省系统已建立超5000个基层回收点。近5年,全省系统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超8亿件,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供销新实践。(省总社办公室、南京市溧水区社供稿)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